区块链,ICO

区块链发展呼唤科学态度

《新理财》曾于2016年10月刊发《理性看待区块链》一文,文章指出,虽然区块链应用前景美好,但作为新技术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应防范区块链未来出现市场过热,提防走P2P乱象的老路。之后一年中,以区块链创业为名的ICO出现,迅速发展且乱象丛生,2017年9月4日,央行出台《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实施严格监管。

2017年9月4日下午,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工商总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共同发布了《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认定ICO是一种未经批准的非法融资行为。之后,关于监管部门要求“国内比特币交易平台全部关停,并于近期退出市场”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9月14日晚,国内首家比特币交易所“比特币中国”发布公告称,比特币中国数字资产交易平台当日起停止新用户注册,并将于9月30日停止所有交易业务。

曾有媒体对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新闻通稿中的高频词汇统计后发现,“风险”和“监管”是最高频词汇,分别出现31次和28次,突显防范金融风险和加强监管是会议的主要议题,也是未来全国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强化监管是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举措,强化监管也被列入未来金融工作的四大原则之一。会议确定了“监管”三性,要求“强化金融监管的专业性、统一性、穿透性,所有金融业务都要纳入监管,练就‘火眼金睛’,及时有效识别和化解风险,整治金融乱象”。

2017年以来,国内ICO迅速发展,《2017上半年国内ICO发展情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2017年上半年,中国境内通过ICO形式获得融资的金额,已经超过传统VC市场,单个项目募集人数普遍超过200人,构成非法集资要件。《报告》提醒有关部门注意,避免发生群体性金融事件。据《报告》公布的数据,2017年上半年,面向国内提供ICO服务的相关平台共计43家,已经完成的ICO项目累计融资规模折合人民币总计26.16亿元,累计参与人次达10.5万;此外,ICO融资规模和用户参与程度呈加速上升趋势。国内外部分机构以ICO名义从事融资活动涉嫌诈骗、非法集资。

有专家打了一个比喻:“如果把ICO比喻成枪,枪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关键看枪掌握在谁的手里。对于监管者而言,监管的方式既可以选择向好人发放持枪证,也可以选择先把枪没收。”这次,监管方选择了“没收”。

ICO中常用到的比特币和以太币是以区块链为底层技术创造出来的虚拟货币,但是ICO和区块链并不是一回事,用圈内人的说法,做ICO的是币圈,做区块链的是链圈,而往往链圈的人看不上币圈的人。币圈人在代币发行融资以及代币本身价格疯长中牟利,链圈人研究区块链技术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

监管叫停ICO从长远来看对区块链的发展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有业内人士曾调侃称,如此疯狂的ICO继续发展下去,未来能不能出现微软或苹果这样伟大的公司不一定,但是出现另一个“e租宝”是大概率事件。市场的急功近利,以及大部分中国投资者不够成熟,非常容易让非法集资人钻空子,大肆敛取钱财后跑路,带来负面社会影响。链圈人乐于见到监管方叫停ICO,这样才能使两个圈子由喧嚣归于平静,才能踏踏实实地做研究,循序推进地推进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德勤中国区块链发起人、亚太区投资管理行业主管合伙人秦谊很早参与到区块链知识的普及活动中,且是少数能在区块链热潮中自始至终保持冷静态度的人。她早在一年前区块链技术将火未火之时接受《新理财》记者采访,就提醒市场和监管部门“区块链技术尚处于早期阶段,不适合被过度追捧,谨防重走P2P行业乱象的老路”。遗憾的是,一年前提醒的乱象不幸被言中,以区块链概念包装的ICO从2017年4月开始井喷发展,几经疯狂,乱象丛生。好在监管部门反应迅速,出台《公告》叫停所有ICO,防止非法ICO更大规模的扩张。近日,我们再次约访秦谊,谈一谈她对本次《公告》的出台以及区块链技术现状与未来的看法。

监管乃情理之中

《新理财》: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于2017年9月4日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对代币发行融资进行了较为严格的监管,市场参与者反应不一,您认为央行加强ICO监管的原因是什么?

秦谊:央行发布公告既意外也不意外。监管出台得快速且严厉是意外,但是央行作为金融监管机构,肯定要对金融乱象作出一定的回应,纳入监管是在意料之中。本次公告下发速度快且严,体现了在金融工作会议之后,监管层对金融市场稳定的坚定信念和态度。经常会有媒体报道出某人因为炒币隔夜暴富,甚至四五线城市的“中国大妈”们都在借钱炒币,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因为我们有前车之鉴,之前炒黄金、炒期货、炒外汇、P2P等,已经出现过各种市场乱象,很多欠成熟的投资者在巨额回报的诱惑之下,往往失去风险防范意识,甚至失去基本的判断能力,导致投入巨额资金最后血本无归,最终引发社会问题。

在目前中国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教育尚未成熟的情况之下,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投资操作简单化、便利化,非常容易使某一种金融产品在追捧之下迅速扩张市场,因此为了避免对中国投资者形成大范围的伤害,央行等七部委发布这样的公告也在情理之中,这既是对金融投资者的一种保护,也是对金融市场稳定的维护。如果不吸取像e租宝和泛亚这种案例的教训,因为监管不到位使类似情况频繁发生,将对我国金融风险防范非常不利,也会对投资者信心造成较大的打击和伤害。

区块链的现状和未来

《新理财》:监管的加强可以帮助清除市场上违规、违法或欺骗性的项目,具有净化市场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讲,监管加强可以为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某种程度上代表着政府对区块链技术的重视和支持,是一件好事。那么,监管加强之后,您如何看待区块链技术的未来发展和应用前景?

秦谊:区块链仍是一个处于起步阶段的技术。目前可实现小范围项目的落地应用,但尚缺乏条件实现大规模应用的商业价值。

2016年12月开始,日本中央银行协同欧洲中央银行共同研究区块链技术的使用潜力,历经数月时间。2017年9月7日,日本央行和欧洲央行联合发布了区块链技术在央行支付清算系统应用的研究报告。据该报告介绍,日本央行和欧洲央行测试了区块链的交易速度和系统安全性,没有测试的是监管环境和与其他市场的融合程度,以及成本问题。该报告认为,总体来讲,区块链技术未来应用潜力巨大,但是目前该技术尚不成熟,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目前不考虑商业应用区块链技术。

2017年9月12日,德国证券交易所向全球证券交易所联盟递交关于区块链技术的研究报告,两年时间内德国证券交易所和几家银行和第三方机构分别合作做了3个区块链技术的试验,试验结果也认为区块链技术仍处于早期阶段。首先,该报告提出,在现有的公链上面,所有的用户都是匿名的,但是在真正有监管的金融环境中,用户的信息具有两重性:一方面要保证用户信息的安全性,即保证用户信息不被泄漏;另一方面要向监管者公布必要的信息以利于形成整个金融市场良好的监管。从这个角度来讲,德国证券交易所认为目前区块链技术达不到监管的要求。其次,该报告提出,区块链要真正成为一个能够大规模商业化的技术,按照交易所的要求,区块链必须能够接入到到央行的流动性提供系统,并且和世界上主要的金融中介机构的系统形成有效融合。从这个角度来讲,德国证券交易所认为,全球各个机构在进行比较零星的区块链的原模建成和试验,并不能够形成规模,也无法形成系统之间的有效融合,这就使区块链目前难以实现大规模应用的商业价值。

另外,区块链技术实现大规模市场应用肯定不会是为了应用该技术而应用,而应是市场中存在现有技术无法有效解决的问题,区块链在解决此种问题上具有独有的优势,且能够实现合规,以及可以把成本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在此基础上,区块链才有大规模应用的市场基础,也才能实现较大的商业价值。

《新理财》:也正是因为目前区块链很难实现商业价值,市场上出现的区块链项目90%都涉嫌虚假宣传,那么有没有比较好的办法辨别区块链项目的真伪?

秦谊:哪怕从机构投资者的角度来讲,要做出这样的一种判断都比较困难。如要识别区块链项目的真伪,至少需要两个方面的专业知识。一方面,具备编码专业知识,熟悉区块链编码的特征,比如能够看懂一排编码中是否有哈希或者加密在里面;另一方面,具备实现商业应用方面的专业知识,包括评估架构设计合理性、是否合规,以及可否满足市场需求。这项工作可以由同时具备两方面专业知识的人士来完成,也可以由分别具备其中一个方面知识的两个配合良好的专家完成。作为一种新技术,如果投资者不懂得这个技术最基本的一些关键点,以及技术上的特征,将会非常难以辨别。尤其如果不会编码,就看不懂在一排编码中有没有哈希或者有没有加密在里面。只看做出来的应用结果是难以辨别的,就像苹果电脑和联想电脑所呈现出来的应用体验是差不多的,但是其背后的支持语言却不同,是一个道理。

呼唤科学态度

《新理财》:在目睹了市场对区块链技术“感到陌生—逐渐了解、熟悉—热度空前—出现市场乱象—监管部门加强监管—市场参与者对监管政策反应不一”这个过程之后,您有什么样的感想?

秦谊:市场和社会应戒除浮躁,以踏实、严谨的科学态度推进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回顾区块链技术从被创造出来,到人们对其逐渐认识、了解、炒作,在整个过程当中,很多对区块链缺乏最基本认识的人,把区块链空前的热度看成赚钱的机会,进行概念的包装和炒作,然后又有一批同样不懂区块链的人跟投,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不论是投资者还是做局者,还是从整个事态的发展来看,都反映出市场的浮躁,另外也反映出市场参与者对区块链技术的本身认识不够准确。如果市场参与者对这项技术的认识很准确,就不会有这么多人加入到炒作大军中来。从区块链技术的发现到催生,再到把它吹成泡泡,接下来是众多媒体的争相报道,甚至有很多企业表示不在乎项目的成败,只在乎媒体效应。作为企业,不管有多少钱投入进去,如果出发点不是为了这项技术的发展,发现这项技术本身能够带来的优势或者这项技术的弱点,只是为了炒作牟利,则违反了技术发展的规律,影响该技术的健康成长。

炒作难以形成技术成果和试验经验的有效积累,只会贻误新技术的发展时机。欧洲央行与日本央行联合发布的区块链报告、德国证券交易所发布的区块链报告,皆明确说明做了哪些研究,把这项技术应用于哪些方面进行试验,清楚公布了测试纬度、测试环境、测试数据、测试结果。这都有利于为后来人积累有效的试验数据和经验,一步一步推进技术的发展。反观国内很多企业区块链项目成功落地的报道,大部分缺乏对试验或项目细节的具体说明,难以辨别真伪。即使是真的,也没有对试验结果的具体呈现,更没有试验经验、教训和意义的认真总结。更多的像是在卖名词,以及进行一些不实的宣传,这显然缺乏对事实的尊重,缺乏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比项目成功或失败更可怕的是,每个人都在做同样的事情,且都在做无用功。

新科技的发展要允许百家争鸣,允许不同声音的出现,但是如果全社会发出的都是同一种声音,都是赞扬与吹捧,则不叫百家争鸣。我们需要更多地去反思这种现象。哪怕像日本或欧洲央行、德国证券交易所那样发布详细的报告,表达真实的意见。其他专家可以针对前者的研究结果发表意见,同意也好不同意也罢,摆事实讲道理,理智地、客观地进行探讨。一项新的科技肯定需要各方研究,研究本身的目的是探讨怎么样去做好,而不是和其他人比谁已经先做成,以沽名钓誉。面对一项新的科技,首先要抱着新的科技不一定能够成功这样的一种理念去做,创新如果都能够成功,创投就没有风险可言了。我们既要欢迎成功,也要允许失败,但不能一味吹捧,必须以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去面对并注重有效经验的积累,在此基础上推动新技术的一步一步发展。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