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显示:六成在数字平台工作的农民工收入超4000元

疫情冲击之下,我国坚持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其中,稳住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就业,是稳定就业大局的核心。

1月29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主办的“数字金融开放研究尖峰计划”2020-2021年度第二次学术研讨会上,与会学者发布了一系列围绕“数字普惠金融促就业”的实证研究成果。

农民工就业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民生改善。对此,中山大学金融学院曾燕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了农民创业,并提升了创业农民的经营性收入。

曾燕教授表示,上述效应主要是通过便捷快速且无抵押的信贷支持、提高个体数字化技能和降低农民工的创业门槛来实现。

中山大学的研究团队还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农民创业的激励效应更强,对女性农民创业的激励效应更强。

“依托互联网的数字普惠金融能够为女性农民提供更多的信贷便利,使女性农民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得融资,进行移动支付,为女性农民在兼顾家庭的同时开展创业提供更多可能性。另外,女性的特质决定了她们会更有耐心地收集数字普惠金融平台提供的信息,同时也更加注重用户体验、情感思维和沟通互动等信息的处理,这有助于其借助互联网构建社会网络,扩大社会资本积累。”曾燕解释。

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也为稳就业提供了新思路。不断涌现的新行业、新产业、新价值、新模式、新业态,催生一批又一批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新职业新岗位。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就业创业研究室副主任陈云在会上介绍,调查显示:数字化技术对于促进特定群体就业创业有着积极的作用,数字化平台上的商户对大龄和老年劳动力、农民工、灵活就业者、毕业生的就业吸纳能力较强。还有部分应届高校毕业生在数字平台上获得短期过渡性工作机会,在今年疫情冲击下,对就业困难的应届毕业生缓解就业焦虑、经济拮据等困境起到了一定作用。

上述调查还显示,数字技术平台工作在改善劳动者收入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八成数字平台从业者月平均劳动收入在4000元以上,其中8000元以上的比例超过30%;而在数字平台工作的农民工中,62.1%的从业者收入超过4000元,收入在8000元以上的比例为13.4%。不久前,国家统计局公布,我国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4072元,比上年增长2.8%。

正如CAFI院长贝多广在开场致辞中所指出的,数字普惠金融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扶助小微,帮助解决就业问题;更使得各类型机构在为微弱经济体提供金融服务时都能拥有一条更便捷的“数字通道”,共同为“十四五”期间促进高质量普惠金融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惠普金融研究院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