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财务引领企业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第四届智能财务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由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中国石油、金蝶软件、元年科技、IMA、艺赛旗、中兴新云、科大讯飞、用友公司、浪潮集团、经邦大数据、ACCA、汉得信息、汇付天下、复星集团共同主办的第四届智能财务高峰论坛,12日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圆满落幕。

当天论坛上,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智能财务研究院院长刘勤教授介绍了2021中国智能财务发展暨智能财务研究院年度相关工作。他表示,作为国家政治、经济、科技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行业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近年来得到了飞速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会计行业得到了有效应用,电子支付、电子票据、电子档案等技术迈上了新台阶。业财融合得到信息系统的有力支撑,财务共享普遍迈向管理会计和智能化进程,财务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已成为业界普遍的共识。

关于智能财务研究和发展的角度,刘勤教授指出,理论研究方面,近年来有关智能财务的文章呈指数增长。人才培养方面,许多高校陆续设置了相关专业或者专业方向,预计近几年向市场供应大量人才。自2019年开始,智能财务研究院已经着手开展大量研究工作,包括对智能财务的热点话题进行课题研究、举办评选影响会计从业人员十大信息技术活动等。

刘勤教授还介绍了智能财务研究院的发展现状和工作进展。他表示,智能财务研究院的前身智能财务研究中心,由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与各合作伙伴于2018年5月联合发起成立,定位为跨学科、跨组织、无研究边界的非盈利科学研究机构。自成立以来,中心(研究院)坚持“开放与合作”的原则,邀请致力于智能财务研究的机构和个人注册成为中心成员,加入研究中心团队。目前智能财务研究院研究人员已达341名,行业分布涵盖行业协会、政府机构、金融机构、事务所与中介机构、医院、软件企业、大学与研究机构、应用企业等。

据刘勤教授介绍,2021年研究院积极举办相关评选活动,5月启动第二届“中国智能财务最佳实践”评选活动,共收到33个申报项目,7月11日组织有关专家召开“2021年中国智能财务最佳实践线下初评会”,从中遴选出16项,作为最佳实践候选项目进入下一轮评选。10月17日-18日通过专家最终评审,11月4日启动大众投票,最终确定第二届最佳实践各类奖项获奖名单。相关案例在本次论坛进行了分享。2021研究院发布了《智能财务:打造数字时代财务管理新世界》《智能财务最佳实践案例》两本研究专著,同时制定了六项后续重点研究方向。

对于智能财务和研究院的未来发展,刘勤教授表示,未来智能财务的发展将围绕基础问题研究、关键技术跟踪、专业人才培养、标准规范建设、智能产品研发、应用实践探索、研究平台构建以及生态环境构建等八个重点领域深入。未来智能财务研究院的研究计划包括持续开展影响会计人员的十大信息技术(Acctech)的评选活动;继续组织开展年度智能财务最佳实践评选活动,并总结其规律;以优秀研究课题和研究报告为基础,持续出版智能财务系列研究专著;持续举办智能财务高峰论坛,并不断扩大研究院的社会影响力;创新合作机制,择机推出智能财务知识共享平台;择优发展和动态管理智能财务研究院合作机构和研究人员;以思想、标准、案例、产品为抓手,力争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智能财务发展的智库之一。

论坛上,元年科技高级副总裁李彤发布并解读了2021中国企业财务智能化现状调查报告。第二届智能财务最佳实践案例颁奖仪式亦在论坛期间进行,奖项分为三类:最佳人气奖4个、最佳单项奖6个以及年度综合大奖10个,经过评选共选出16家单位荣获相关奖项。一汽大众有限公司财务管理总监廖欣悦、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计划财务部总经理马中、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孙淑嫔、中国广核集团财务共享中心负责人程超、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财务管理部部长周芳旭等获奖企业的代表,向与会者分享了各自企业在智能财务方面的实践经验。

参与本次论坛三场分论坛讨论的嘉宾有:金蝶软件产品管理部副总经理刘丹彤、艺赛旗产品与解决方案总监王得利、科大讯飞产品经理汤洁泉、中国石油集团共享运营公司规划发展部副总经理谭瑾、通威股份信息部IT经理兼财务线IT交付组长毛德华、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部部长肖春华、新奥智能税务数字化总监赵里海、南京审计大学社会审计学院院长许汉友教授、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智能财务研究院秘书长杨寅副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财务与运营管理处副处长赵昕昱、合肥工业大学博士后张超、阜阳师范大学主任方国玉。

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上海代表处研究经理姚树浩、汉得信息智慧财务事业部总经理曾子均、复星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执行总经理周吉申、浪潮集团产品方案部总经理(方案总监)徐晓音等嘉宾,则在圆桌环节就“会计信息化‘十四五’规划背景下的智能财务发展方向”主题发表了各自的见解。

在论坛后的媒体专访时间,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智能财务研究院院长刘勤表示,近年智能技术在财务领域的应用积累和理念推广明显加快,财务智能发展大势所趋,未来预计会有20年黄金发展时间,有望受到大量资本追捧。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应用“脱节”问题尚待解决,从教师知识结构、教学大纲、教材及教学方法都要结合实际应用需求进行变革。

“智能财务还处于刚起步的研究和初期布局阶段,通用产品不多,业界正在寻找合适的应用场景。”刘勤指出,大部分企业尚在进行会计信息化阶段的建设,目前还不具备大规模智能化发展的基本条件。一些会计信息化发展相对成熟的企业开始在做智能化的探索,但是探索的领域也“不是非常聚焦”。“按照信息技术15年发展周期的说法,智能财务从启动到相对成熟可能会有20年的黄金发展时间,相信未来很多资本会涌入该领域”。

刘勤表示,疫情常态化下,虽然对企业实施相关智能财务项目会有所影响,但疫情也客观地起到进一步激发财务数字化发展需求的作用,无论在技术层面还是在应用深度上,这两年智能财务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就对比近年智能财务研究院评选的智能财务最佳实践情况来看,他直言获奖的16家单位就技术本身而言并没有太大的创新性,但是应用场景“抓得好”,将技术与业务结合的效果好,这离不开单位领导和主管部门强有力的推进,以及实施方法论的创新和应用。

从供需角度上来说,应用企业作为需求方正在推动供给方即系统和软件供应商的改革,不断驱动技术升级,满足应用系统更迭的需求。当前企业在推进财务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过程中,有动力也有阻力,动力主要来自于外部政策环境及企业内部发展需求,阻力则是变革中对就业岗位、管理流程和组织架构的冲击。总体而言,刘勤认为,发展的大环境会不断驱动技术变革和迭代,对应用企业而言,更多的是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削弱阻力的影响,从而推进财务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

就技术与人之间的关系而言,如何把控技术不是“取代”人,而是为人所用?“我一直在提倡智能财务发展,需要构建一种人机协同共生的生态,技术应为人所用。”刘勤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人机协同模式一直是探讨的重点。就企业决策者而言,在引入技术以提高效率的同时,应思考其可能带来的伦理问题,这样才能健康有序发展。

数据安全方面如何把控?刘勤也向本报记者表示这也是智能财务研究院正在研究的问题之一,他提出, “政策法规要跟进,企业管理层对数据安全重视程度要提高,数据安全技术本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抓手。”

正如刘勤所说,在智能财务的发展进程中,人们必须时刻预判和评估它给会计行业可能带来的影响,必须确保我们能够引导、利用、控制相关技术的发展,必须坚守信息系统发展中的伦理和道德底限,尽可能实现人与技术的平衡协同发展,让科技为会计群体服务,更好地促进经济的繁荣发展。

今年11月24日,财政部制定《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持续推动会计审计标准体系高质量建设与实施、全面推动会计审计业高质量发展、培养造就高水平会计人才队伍、全面推进会计法治化建设、切实加快会计审计数字化转型步伐等主要任务。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对中国教育有很大影响,财务智能化发展对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刘勤向记者直言,一些应用单位抱怨高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实际需要“脱节”,高校需要“革新”,从教师知识结构、教学大纲、教材及教学方法等方面都要结合实际应用需求进行改变。

从智能财务的整个产业链来看,不同环节的人才应该需要不同的知识结构,研发环节的人才侧重于对计算机等技术的掌握,应用环节的人才则需要深厚的领域管理知识,而提供咨询等服务的中介环节人才则应起到架起业务和产品技术间桥梁的作用。可以看到,当前不同的学校都在尝试开设智能财务的专业或研究方向,如教育部最近批准了1800多家职业类学校开设了大数据会计专业,尽管每一个学校的定位和侧重点可能会有所不同,但相信他们都是想将会计与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技术融合起来。

在解决“脱节”的问题上,应用单位与高校之间也在进行合作。刘勤也强调校企间合作的重要性,很多企业在协助高校提供体验式教学环境,帮助学生通过实践案例去了解企业真实的应用场景。以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为例,主要的培训对象是研究生及高端会计从业人员,在培养过程中,学院会根据行业政策的改变、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应用需求的变化,不断修订相应人才的知识能力框架,开设新的智能财务相关课程,通过到企业现场教学等手段来解决供需“脱节”的问题。

来源:上海国家会计学院
编辑:亓坤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