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F:聚焦“疫情冲击背景下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和救助”

6月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经济学院、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主办的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49期)于线上举行。本期论坛聚焦“疫情冲击背景下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和救助”,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国家中小企业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主要成员孙文凯代表论坛发布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报告指出,随着各省出台相关政策响应国务院“稳经济33项措施”,6月份经济呈现缓慢复苏态势。但是通过研究5月份各项指标仍然可以发现中小微企业面临的生存发展压力较大。首先,小微企业运行指数在进入2022年后逐渐落到景气线以下,尤其是在4、5月份大幅度低于景气线。这一指标中的分项中,绩效指数在2022年以来长期处于景气线以下;小企业PMI则更为悲观,已经连续一年在景气线下;中小企业发展指数近期也有下行趋势;而长江商学院中国经营状况指数在今年四、五月份出现跳水式下滑。

报告显示,多方面的冲击也使得消费者信心跳水式下降,小微企业运行指数中的信心指数在四月份下降明显,此外小微企业扩张指数、融资指数的指标都在景气线以下。这也体现出企业对于自身运行以及行业未来发展的信心不足。同时也要看到,随着国家稳定经济发展的政策出台,小微企业信心指数在五月份有所改善。

报告表示,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对我国就业乃至整体经济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也是我国政策支持的重点领域。疫情暴发以来,中央多次制定相关政策对中小企业进行纾困。但面对内外因素叠加的多重冲击,当前的政策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一是直接补贴力度不足,第二是支持政策覆盖面有限,三是应收账款融资发展缓慢,四是优惠政策套利问题凸显,五是提振信心缺乏有效手段。

基于这些问题,报告提出以下六项建议:

第一,财政支出在疫情时加力扩面。后续一旦面对疫情防控升级,财政支出总额要提高,覆盖面要扩大,直接补贴比例要有所提升。此外要增加政府采购,而资金来源可以是专项债、划归国企的利润甚至是财政政策货币化。

第二,复工复产阶段应以诱导性政策为主。在企业复苏阶段,在扩大投资、扩大就业方面不会一蹴而就。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出台一些引导性政策,比如财政可以对新增投资者进行补贴,也可以在企业融资时对新增部分进行相关贴息和更大力度的担保。这些政策有助于产能的扩大和经济的恢复。

第三,促信心需显坚决态度。在科学防控疫情的基础上把稳经济放到更高的位置,避免因为小范围疫情的反弹而动摇恢复经济发展的决心与信心。未来可以进一步加大力度,延长某些优惠政策期限。例如社保缴纳可以变缓缴为不缴,时间也可以延长,以社保基金的存量代为支撑。从而切实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发展信心。

第四,加强政策协调。一方面是中央防疫政策到地方的执行,层层加码的现象需要靠协调来解决。此外地区间的防疫政策也需要协调,从而让交通运输、旅游服务等需要跨区域发展的产业真正恢复。

第五,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虽然我国近年来税收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明显,但是仍然存在短板。需要通过制度性建设来提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从而精确掌握相关信息。更好地对企业经营进行监管,避免部分企业违规退税、套利以及经营贷向其他领域转移等情况。

第六,发展以中小企业票据发行为主的供应链金融模式。首先,积极建立全国统一担保市场大平台。要依托央行电子票据系统(ECDS),推进政策担保公司、省级再担保公司、国家融资担保基金、融资银行等多方主体形成商业合作机制。其次,制度化推进商业票据市场的发展。通过信用扶持机制和相关法规的颁布提高中小企业商票的市场认可度,调整商业承兑汇票的相关规定并与企业融资贷款和银票贴现业务开户要求保持一致。最后,推动中小企业票据的监管协调。将中小企业签发或持有的票据贴现融资计入普惠金融信贷考核,此外疫情期间适度调整对亏损企业不允许开展信贷业务的管理规定。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中诚信集团董事长毛振华指出中小微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它在吸纳就业、脱贫攻坚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并且小微企业也是大型企业形成的基础和创业者的主战场。然而由于企业自身缺陷以及当前的市场环境,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存在。从支持企业发展的力度看,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差距。可以参考这些国家采取的政府代发部分工资等政策。此外,在补助增项方面要面向重点行业,做好中小微企业的精准帮扶。在对中小微企业的间接服务方面,可以尝试向居民发放消费券;设立地方政府基金,对应收账款进行融资安排;最后在政府工程和采购方面要注意向中小微企业倾斜。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许召元表示我国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困难是比较明显的。从长期看对中小微企业的有效扶持需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系统性降低中小微企业房租成本。当前减免房租政策受益的市场主体占比较小,并且主要集中在国有物业。并且当前部分城市存在小微企业房租偏高和城市写字楼空置的矛盾。这需要国家层面做好系统性引导。另一方面,系统性降低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当前我国储蓄率较高,而中小微企业融资却比较困难。这需要进一步创新供应链金融政策工具,减少市场中低效率的投资,从而帮助中小微企业改善经营状况。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指出,要做好中小微企业的纾困,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对中小微企业影响最大的仍然是订单需求不足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没有收入,减税降费也就无从谈起。尤其今年一季度外需对经济的贡献下降到了3.7%,稳定和扩大内需就成了重中之重。其次,政策投放要更加精准有效。在对企业的帮扶过程中要区分企业的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加大有关部门的减租让租力度。要做好政策衔接,真正发挥政策对企业的纾困作用。最后,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当前我国中小微企业有资金需求,却又很难获得银行支持,这也弱化了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能力。银行还需要进一步利用金融科技创新,通过供应链、生态金融以及社会信用资源来拓展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降低其融资难度和成本。

来源:中国宏观经济论坛
编辑:王祯祯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