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F:利用好金融政策调整与国际政策的协调

9月1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举行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52期),本期论坛聚焦“美国加息对我国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及我国的应对”,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CMF主要成员何青发布 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报告指出,美联储加息收割了全球,对新兴市场冲击较为严重。利用美联储加息的窗口期,增加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利用好金融政策调整与国际政策的协调;扩大内需、优化产能和产业结构调整。

报告分析认为,在美联储加息情况下影响到几类国家:一类是不盯住美元的国家,采取浮动汇率制度的国家,意味着美国加息,这些国家不加息,比如土耳其,美联储加息,美国资产变得更加有吸引力,很多资本就会抛售土耳其货币,大量回流美国,导致了跨境资本流出,本币大幅贬值,传导到股票市场是大幅下跌。所以,土耳其的通胀率非常高,重要原因就是因为美元加息后导致大量资本从土耳其逃离,导致土耳其货币的急速下跌。

另一类是跟着美联储加息的国家。美联储加息以后,美国资产更加昂贵之后,对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就有很大的影响,为了对抗美元更高的收益率这些国家要加息,本来经济就不景气,如果进一步加息导致国内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劣,最后会导致本币更大幅度的贬值。

还有一类是能源国家,比如中东等国家,美联储加息意味着美元指数和美元价值上升,导致以美元标价的大宗商品价格下降,使得原材料出口国的经常账户恶化。

美联储加息对中国来说,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报告指出,我国的经济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外债占比比较低,在2020年开始,中美贸易冲突后,我国外贸占经济总量的比例在逐渐下降,慢慢转向内需方向。中国的货币政策相对独立。

大宗商品价格的下降对中国并不是坏事,反而是好事。欧美宽松的货币政策意味着通胀率很高,但生产能力相对有限,而我国的生产能力是非常强大的。在2020年等较长一段时间,我国的出口表现相对较好。原因在于,虽然欧美加息抑制了总需求,但他们需要大量的进口中国产品平抑物价水平,使得我国的出口表现相对良好。

随着中国逐渐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市场表现已经呈现以我为主的状态。美联储加息之后,中国股票市场波动相对稳健,虽然不是太好但相对稳健,而国债收益率也相对比较低,中国资产在全球配置风险资产中是非常好的选择。全球都是受美国影响的资产,而中国资产的独立性使得分散风险极为重要。对于新兴市场国家一般都会害怕美国加息后资金流出到美国。经过几十年的摸索及管理,我国的外汇市场管理变得非常有策略性及韧性,不会因为中美利差调整资本流动。

“利用美联储加息的窗口期,增加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报告基于美联储加息及美联储加息对中国经济政策的影响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是利用好金融政策调整与国际政策的协调。一方面需要更大幅度的参与到国际货币体系中,与发达国家保持适度合作,融入到国际货币体系中,增强人民币使用的份额。另一方面是在“一带一路”国家和金砖国家推行人民币的使用,在国际政策协调下让这些国家持有更多人民币资产,减少美元加息对它们的影响。

二是扩大内需、优化产能和产业结构调整。我国扩大内需的同时,必须要优化产能和产业结构,必须依靠新一轮科技革命。对于“卡脖子”技术重要的考量,必须要调整产业结构,使得科技成为新产品的推动力,同时提升产业结构。我国的产品才能在持续经济增长过程中和全世界进行交易,成为核心竞争力,从而成为真正实现我国的产业复兴。

来源:中国宏观经济论坛
编辑:王祯祯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