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F报告:扩大内需战略应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

3月11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经济学院、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主办的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于线上举行。本期论坛聚焦“扩大内需战略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来自学界、政界、企业界的知名经济学家联合解析。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教授、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主要成员刘晓光代表论坛发布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报告认为,2023年中国经济会开启全面复苏之路,但过程比较曲折。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必须加快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报告认为,本轮经济复苏既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也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需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很多消费领域存在限制性的条件和制约,需要改革来促进发展。一些投资的行业准入和投资的新领域也需要改革提供新空间。有些体制机制的障碍阻碍了宏观经济政策向实体经济、向需要政策支持的部门传导。

报告认为,2023年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发力:
1.促消费、稳投资协同发力,以有效投资链接供需两面。一是通过宏观经济恢复来保证基本就业和基本收入;二是通过补贴政策切实可行地增加居民收入;三是进行居民收入分配改革,比如对于收入税费减免也需要从原来的生产端向居民收入端进行转移。
2.畅通客流、物流、资金流,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过去几年,尤其是2022年以来,我国客流量持续下滑,物流增速也逐渐放缓,这些都需要通过政策手段予以支持。

3.发挥“十四五”规划项目的引领作用,确保“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完成。“十四五”规划在制定过程中,已经考虑到了外部形势变化以及部分疫情的影响,要充分发挥 “十四五”重大规划项目的引领作用完成这些目标,为实现2035年的目标奠定基础。

4、尽快修复经济和社会发展秩序。一方面要用真正宽松货币财政政策进行资金支持;另一方面要加快软实力的重新建设和恢复,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大家对于消费和投资的信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认为,当前经济回升企稳需要以消费为主导来更好地扩大内需,其中的关键是需求和供给实现高效匹配,从而促进经济的企稳和长远高质量发展。目前消费的下降既有短期疫情冲击的影响,也和中长期消费发展的变化有关。

他认为,从中长期来看,消费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内生动力,是支撑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耐用品、传统食物等方面的消费仍然有比较大的提质空间。从短期看,财税金融政策需要更好地发力,在稳定居民收入和消费预期、加强中低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促进消费置换升级、促进创新、促进服务消费供给双侧发力等方面提供更多支持。2023年起要大力推进一些改革措施,比如加快推进收入分配机制的改革,并发挥好地方政府的积极作用。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指出,高质量发展要求国民经济循环要高效畅通,而经济循环畅通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供需要在总量及结构上平衡,更重要的是在动态上平衡。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效率革命、动力革命作为抓手,是现代化实现的关键,也是民族崛起的关键。同时,供给端的调整一定要在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改革的轨道上进行。

他表示扩消费和扩投资有很大的区别,虽然二者是总需求扩张的两个方面,但是扩投资所产生的影响将更深远,它是稳定市场主体的重要手段。如果稳主体、稳就业、保主体、保就业没有实现,简单的收入分配政策和需求消费政策就很难起到基础性的消费恢复和扩张的作用。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指出,随着外需走弱,内需显得更加重要。扩内需在过去更多地表现为投资拉动,但近年来基建投资回报率持续下行,地方政府的债务增长越来越快。因此,要通过消费来拉动经济,而扩消费的主要困难在于有效需求不足。

他表示把消费放在优先位置,改变目前经济增长的模式,从投资拉动转到消费拉动,这不是短期就能实现的目标,而是需要在历年稳增长前提下进行的长期结构性调整。不能为了稳增长而采取过多的逆周期政策,从而导致长期的改革目标延后。为了实现2035年建成中等发达国家的目标,需要在税制改革、促消费、提高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等方面要做出更多的努力。

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黄文涛指出,今年5%的增长目标是考虑到疫情冲击的滞后影响,更是着眼于长远发展,为未来中长期目标的实现预留了空间。今年的中国经济有几个特点:一是温和复苏;二是全年增长主要依靠内生动力修复;三是经济恢复缓慢,为中长期实现产业升级和安全发展的目标积累动力。

他表示在扩消费方面,可以采取更加积极的需求端财政政策,在新能源车、绿色智能家电、绿色建材等大宗品类上继续扩大对居民消费的补贴力度。还可以通过供给端财政和金融政策支持市场主体提供高品质的消费产品。在扩投资方面,要加大财政货币政策的支持力度,实现扩大内需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此外,要进一步树立民营企业的投资信心,加快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围绕市场主体加大对企业稳岗扩岗支持力度,鼓励企业灵活用工制度的建设,实现稳就业的目标。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认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要更加重视消费的作用,投资继续发挥一些关键性作用,但基础地位要让位于消费。推动消费拉动经济并不容易,一定会有深层次的居民收入问题。中国在经过了快速城镇化、工业化的阶段后,投资效率逐渐下降,投资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逐渐降低。

他认为新供给创造新需求,要扩大需求,就要放松供给约束。既要从产品端放松各行各业的供给约束,也要从生产要素端放松对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管理等各个方面的供给约束,全面降低要素成本,这样才能推动新经济成长。

来源:中国宏观经济论坛
记者:王祯祯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