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F:我国外债风险总体可控,但需要关注重点行业的偿债压力问题

4月8日,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于线上举行。本期论坛聚焦“全球金融动荡及其展望”,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芦东代表论坛发布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报告指出,硅谷银行倒闭对全球金融市场和我国对外金融稳定的影响。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来,在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和汇率体系下,银行危机和货币危机发生的次数比金本位制以来任何时期都要高。其主要原因在于,美联储加息以及全球风险情绪的上升带来的美元升值,以及跨境资本流动的大进大出或者资本的骤停“Sudden stop”。通过梳理可以看到,亚洲金融危机、阿根廷比索危机,以及2014年俄罗斯卢布危机等,虽然有一些内部诱因,但主要的外部诱因都是美联储加息和美元升值。

硅谷银行破产之后,美联储加息的节奏有所改变,导致美元指数没有延续去年的大幅上升趋势,反而出现了小幅下降。全球恐慌指数VIX也在短期内有所上升。随着各国政府救助方案出台,VIX逐渐回落到了硅谷银行破产前的水平。由此来看,目前硅谷银行破产对美元指数和全球恐慌指数的影响都不是很大。

报告指出,从人民币汇率来看,2021年人民币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升值,去年三四月份之后则快速贬值,近期人民币又进入了升值通道,在一个比较宽幅的范围波动。硅谷银行危机发生之后,人民币出现了短暂的升值,最近在6.87附近来回波动。

从跨境资本流动情况来看,证券投资呈现出“大进大出”的态势,其他投资项频繁波动,但波幅收窄。最近证券组合投资流入有一定程度的减少。与2015年8月11日汇改之后相比,目前跨境资本流动是比较稳定的,双向波动远远没有2015年那么大,但也应该引起重视,尤其是证券投资的流入出现了下降。从流出端来看,去年我国经历了银行端的流出,现在已经稳定下来了;而证券组合投资持续面临流出的压力。

目前我国企业外债以债券为主,还有一些银行贷款。以债券为主的企业债很容易受到美国加息政策的影响。从右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发债规模总体上涨,虽然在2015年有短暂下降,但2020年外债规模还是达到了比较高的位置,最近两年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从币种来看,我国发行的债务有77.4%是以美元计价,人民币债务占比较小。从期限来看,我国外债以中短期期限为主。

报告认为,我国企业积累的外债风险在去年9月份达到高峰,之后有所下降,近期出现了回升。与其他国家,尤其是新兴市场和金砖国家相比,我国的外债规模和风险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整体外债风险可控。

报告认为,硅谷银行危机对于我国对外金融的影响如下:第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美联储货币政策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已经超过了全球恐慌指数VIX,比之前更加显著,尤其是对债务类的资本流动。Stefan Avdjiev等人在JIE上发表的文章指出,美联储货币政策影响超过了其他影响因素,它成为全球流动性的一个主要驱动因素。第二,人民币没有承受去年4月份同期贬值的压力,而且呈现出宽幅的双向波动态势,总体比较稳定。第三,跨境资本流动也比较稳定,股票投资持续流入,但债券投资有一定的流出压力。即使在美联储激进加息情况下,我国外债风险暴露也总体可控,但部分行业的风险会相对大一点。

来源:中国宏观经济论坛
记者:王祯祯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