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F:巩固和培育新动能,推动经济持续复苏

4月18日,中国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于线上举行。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杨瑞龙代表论坛发布月度数据分析报告。

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呈现企稳态势,但从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等关键经济指标来看,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仍需进一步加强。

2024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9.6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比去年四季度环比增长1.6%,超出了市场预期,包括境外媒体及多家机构的预测。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1538亿元,同比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109846亿元,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174915亿元,增长5.0%,三大产业增长相对均衡。

从价格角度分析,如果GDP增长率达到5.3%,理论上价格水平将呈现温和上升趋势。然而,一季度CPI呈现季节性回落,PPI也出现下降。

CPI同比增长0.1%,环比下降1%。按类别划分,同比方面,食品烟酒和交通通信有所下降,而其他类别均呈现增长;环比方面,食品烟酒和交通通信同样下降,教育文化娱乐也出现下降,其他类别则有小幅上升。总体来看,CPI同比小幅上涨,环比由升转降,食品烟酒、交通通信价格同比环比均下降,春节后价格趋于平稳可能是导致环比下降的重要原因。

综合来看,3月综合PMI产出指数(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的平均值)为52.7%,比上月上升1.8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回升,说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扩张加快。构成综合PMI产出指数的制造业生产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为50.8%和53%,相比之下非制造业恢复更为明显。

报告显示,民营企业在出口方面表现突出。今年一季度,民营企业进出口5.53万亿元,增长10.7%,占进出口总值的54.3%。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2.97万亿元,占29.3%;国有企业进出口1.64万亿元,占16.1%。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数量同比增加8.8%。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分别增加10.4%、1%。

在产品方面,传统和现代产业共同支撑出口发展。今年一季度,机电产品出口3.39万亿元,增长6.8%,占出口总值的59.2%。其中,电脑及其零部件、汽车、船舶分别增长8.6%、21.7%、113.1%。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9757.2亿元,增长9.1%,这说明劳动密集型产业仍然是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纺织服装、塑料制品、家具及其零件分别增长5.4%、14%、23.5%。

在产业新动能方面,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今年一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显著高于平均水平。分行业来看,汽车制造业增长9.4%,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8.6%,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4.8%,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0.6%,这些行业均是现代化制造业体系的代表。以电子信息制造业,该行业曾长期处于负增长状态,但今年以来显著增长,营业收入增长8.2%,利润大幅增长了210%,达到去年同期的2.1倍,表明电子信息制造业正在形成新的增长动能。

在投资新动能,投资作为未来产出的先行指标,高技术产业投资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一季度,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4%,比去年全年提升1.1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0.8%和12.7%。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42.7%;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24.8%;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4.3%;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投资增长13.9%。5G基站、“东数西算”、光纤通信等新型基础设施加快落地。以5G基站为例,自2019年首次建立以来,至今已建成约337万个,占全球总量的60%,这一投资不仅对当前GDP增长有拉动作用,对未来的技术进步和产业扩张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消费新动能方面。一方面,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消费新动能。由于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不断发展,推动生产方式变革,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涌现,网上直播、即时零售非常火爆。网上商品零售额一季度增长11.6%,在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电商交易总额由2018年的31.63万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约46万亿元,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零总额的比重超过四分之一。自2013年起,我国连续11年成为全球最大网络零售市场;近五年来,电子商务从业人数从4700万增加至超过7000万。

另一方面,绿色化、数字化形成消费新动能。一季度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1.8%,限额以上单位低能耗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增速超过20%;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产品销量快速增长,消费提质升级趋势明显。线下实体零售店不断推动数字技术与消费场景融合、提升购物体验,带动商品零售稳定增长。一季度,限额以上零售业实体店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3%;其中,便利店、专业店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5.2%和6.3%。

在贸易新动能方面,一季度,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9.6%,其中,跨境电商海外仓出口增长11.8%。从贸易伙伴看,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其他金砖国家进出口增速均高于整体。一季度,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4.82万亿元,增长5.5%,占进出口总值的47.4%,同比提升0.2个百分点。其中,对东盟进出口1.6万亿元,增长6.4%。同期,对其他9个金砖国家进出口1.49万亿元,增长11.3%,占14.7%。跨境电商的进出口额和增长率从2020年到2023年持续增长,最高时增长率达到25.7%,去年在高基数的基础上达到了15.6%的增速,总值超过2万亿元。

当前,新动能虽然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定支撑,但从绩效角度来看,其增长潜力与动力仍需进一步强化。以下将从巩固现有新动能及培育未来新动能的角度,报告提出四点政策建议。

第一,以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创新驱动。总书记说,“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无论是投资还是产业,都需要依靠高科技的推动,所以高科技产业要在所有产业中起到引领作用。首先,深耕新赛道、向价值链上游攀升,以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质量变革。其次,整合科技创新资源,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并塑造竞争新优势。然后,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最后,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

第二,促进新业态新模式进一步发展。尽管跨境电商发展迅猛,但其占全部进出口的比重只有5.6%,未来还可以进一步挖掘潜力。未来应优化供应链,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加强售后服务。提升售后服务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利用线上综合服务平台。优化通关、税收、金融服务,实现一站式服务。

第三,重视新基建。从以上数据来看,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例如基站的部署,对于投资活动以及未来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强大的支撑作用。未来应要根据新型基础设施项目类型制定不同的投资建设引导,另一方面,要持续研究新型基础设施投融资指导目录体系,明晰新型基础设施投资范围,加大对各级政府和企业的培训指导。具体有两个方面:一是应用牵引、场景驱动,创建新型基础设施示范标杆;二是多元投入、协同发力,扩大新型基础设施有效投资。

第四,加强人才培养。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我们不仅需要“高精尖缺”科技创新人才,也需要能够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高校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探索与企业开展联合培养模式,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等融合应用,输送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记者 王祯祯)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