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绿色债券市场

2018年中国绿色债券发行额突破300亿美元,兴业银行以96亿美元的发行量成为全球第二大发行人。监管机构通过一系列措施继续改善市场可信度,并通过各种政策工具刺激市场增长。

2月26日,由气候债券倡议组织和中央结算公司(CCDC)联合发布了《中国绿色债券市场2018》(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总结了2018年市场发展要点,并聚焦绿色债券发行情况、相关政策制定和更广泛的市场状况。

报告显示,2018年,符合国际绿色债券定义的中国发行额达到2103亿人民币(312亿美元),包括中国发行人在境内和境外市场共发行的2089亿人民币(309亿美元),以及 14亿人民币(2.08)亿美元的绿色熊猫债。另外中国第一笔根据国际绿色债券原则贴标的绿色贷款为1.22亿人民币(1770万美元)。符合国际定义的中国绿色债券占全球发行量的18%。与2017年的2456亿人民币(235亿美元)相比,这一数字增长了33%。如果纳入那些仅符合中国国内定义的债券,2018年的贴标绿色债券总发行量达到2826亿人民币(428亿美元),同比增长12%。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发行的绿色债券中,符合国际绿色债券定义的债券占比逐渐提升。2017年,中国发行绿债的38%不符合国际定义,因为国际绿色债券定义不包括煤炭和其他化石燃料技术,并将营运资金的使用限制在5%。在2018年,这一比例降至26%。中国绿色债券的透明度也有显著提高,特别是在国内市场。

中国仍是全球绿色债券市场的第二大发行来源

兴业银行是全球第二大发行人,也是中国最大的发行人。其2018年的发行金额为665亿人民币(96亿美元),包括两只境内发行总额为600亿元人民币(86亿美元)的绿色债券和一只离岸发行的9.43亿美元绿色债券。该银行2018年绿债发行量占当年中国发行绿债总量的23%。兴业银行绿债累计发行额达到1192亿人民币(174亿美元,其中100亿美元符合国际绿色定义),使其成为自2016年以来中国市场上最大的绿色债券发行人。

不符合国际定义的中国绿色债券在减少

中国有713亿人民币(108亿美元)的绿色债券与国际绿色债券定义不符,但符合人民银行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或发展改革委指引的要求。这占中国绿色债券发行总额的26%。

不符合国际绿色定义的项目类型包括化石燃料发电站的更新改造、清洁煤和煤炭效率改善、存在社会或环境争议的水电项目,或没有披露功率强度的水电项目等。尽管这仍然是最大的排除类别,但其在总体被排除债券中的占比从2016年的83%下降至2018年的50%。随着中国绿色债券与国际绿色债券共识进一步扩大,报告预期这一数字将进一步下降。

中国绿色债券的募集资金投向广泛领域

按气候债券分类方案划分,低碳交通是最大领域投向低碳交通的募集资金占2018年发行总额的33%。越来越多来自地方的交通运输企业发行绿色债券,使投向这一领域的绿色债券资金规模从62亿美元(人民币392亿元)上升至100亿美元(人民币689亿元)。例如,武汉地铁、成都轨道交通、天津轨道交通和南京地铁都发行了绿色债券用于当地地铁线路建设或延长。

太阳能和风能仍然是能源领域的常见投资项目能源是绿色债券募集资金的第二大投向领域。报告指出,一些风电企业在2018年发行绿色债券,这包括中节能风力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协合风电投资集团和中广核风电有限公司。

投向可持续水基础设施的募集资金有所增加,报告认为这可能是中国政府已经将防治空气污染的决心扩展到了治理水污染。政府目前正希望治理城市周边的污染溪流并改善自然保护区的水质。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