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经济论坛(2019-2020)总第2期在人民大学举行

2020年1月4日,北京经济论坛(2019-2020)总第2期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堂第二会议室成功举办。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出席会议。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北京市分会副主任张幼林、北京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刘秀如、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副主任林明金、北京市委党校决策咨询部主任赵莉、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常务副书记兼副院长王晋斌、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以下简称“首发院”)研究员黄石松、刘瑞明,首发院副院长张杰、李文钊、侯新立等与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西北大学等多位专家学者、师生以及在京媒体近百余人参加会议。

刘元春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他认为,过去一年北京经济运行数据说明,北京“四个中心”定位和“疏解整治促提升”等相关战略实施的成功性。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减费降税会对北京市的财政收入产生压力,需要加强研究和提出对策建议。他认为,举办北京经济论坛有利于把握北京整体经济运行规律,希望持续举办下去,凝聚一批“懂北京、知北京”的专家,对北京市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建言献策。

张杰主持第一阶段会议。他表示首发院将会从关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角度,持续定期地举办北京经济论坛,发布对北京经济形势的分析研判及对策建议,更好地为首都治理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学术基础。

王晋斌就“2019年北京市宏观经济运行形势分析”作主题报告。他从北京市的总体经济运行情况、不同产业及新兴产业的生产运行情况、消费情况、投资情况、进出口情况、财政收支情况以及乡村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特色产业七个方面展开分析,并针对当前北京经济面临的具体问题进行解读.他指出,2019年北京市总体发展不错,由于北京市的独特性,全国其他城市都没有太多可供借鉴的经验,必须找到属于首都的发展道路。

刘瑞明围绕“经济下行倒逼改革攻坚,六大结构性问题亟待破解”作主题报告。他认为北京市宏观指标大面积遇冷的情况下,劳动力成本攀升、财政收入压力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整体放缓,体制机制改革迫在眉睫。他谈到,必须坚定不移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释放“制度红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将北京打造成一个持续充满活力的城市。

张幼林认为,北京发展金融有很多有利条件,应该责无旁贷地承担促进国家金融业发展的责任,加强顶层设计,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水平。未来北京金融的发展应该聚焦科技创新金融,主动拥抱新技术革命,打造国家级的金融基础设施,支持政策性金融机构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降低金融交易成本,提升金融服务效率,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刘秀如指出,北京经济韧性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更加稳定,区域发展更加均衡,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高达80%以上,高端产业功能区发展强劲。她认为,北京接下来要继续把握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四个中心”定位、服务业扩大开放、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机遇,实现经济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发展。

林明金表示,北京市的经济增速下降将会是一种长期的趋势变化,2019年北京市经济仍然在合理区间内运行。他介绍了当前北京经济发展的体量特征以及步入减量发展阶段和加快疏解整治提升的背景。未来产业发展空间较大,为了打赢三大攻坚战,首都经济发展将依靠科技创新、城市服务和文化消费等软硬实力的有机结合。

赵莉针对推进北京消费升级的几点思考展开演讲。2007年以来,北京市的消费率持续超过投资率。目前北京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商品消费增速处于历史低位;二是高品质商品供给明显不足;三是传统商业处于低速态势;四是新零售拓店选址困难;五是区域消费布局存在短板。她针对以上问题,从促进消费的角度给出了较为可行的对策建议。

黄石松认为,当前北京的经济发展呈现出几个鲜明特征:一是疏解非首都功能,“一核两翼“的格局正在形成;二是贯彻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副中心建设的骨架有序拉开;三是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加速形成,高精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逐步释放,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逐步凸显。“十四五"时期要高度关注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实施更加积极、开放、包容、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适度减缓人口老龄化进程,增强首都城市竞争力,挖掘发展潜力,激发内在活力。

本次论坛由首发院主办,北京市经济学总会协办。论坛为相关政府单位、专家学者、高校师生打造了有效的沟通桥梁,为进一步推动首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建了坚实的学术基础。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