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下的硬核政策治理

冬天越是严寒,春天越是樱花烂漫,企业要把“新冠”的逆境作为动力,实现更大飞跃

文/袁清

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企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乃至损失,尤其是抵御风险能力弱的中小企业,多地政府纷纷出台支持疫情下的中小企业相关政策。这些重磅政策,主要包括减免中小企业房租、税费、返还失业保险费、延迟缴纳社会保险费等方面,为中小企业送来“及时雨”,帮助企业渡过此次疫情难关。

应对疫情是一场大考,从财政补贴、减税降费、金融支持等各个角度对比各地帮扶措施的含金 量,各地 政府的财力、效率、诚意,特别是治理水平指数一目了然。

苏州、莆田先拔头筹。江苏省苏州市和福建省莆田市2月2日出台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在全国最早落地国有资产减租、小微企业贷款贴息等措施。尤其是苏州市,出台政策早、诚意足、含金量高,现在看有示范作用。

北京、苏州、青岛都提到加大信贷支持,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苏州提出,资金困难企业贷款利率下浮10%以上;青岛明确,普惠小微贷款综合融资成本再降0.5个百分点;北京启动线上续贷机制,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

窥见硬核“治理水平”

功夫在诗外。笔者特别提出,从应对疫情窥见“治理水平指数”。纵观各地的政策支持,不难发现江苏盐城、上海嘉定区和山东滨州“治理水平”的“亮点”。盐城出台支持中小企业的“20条”,细、实、全。其看出既有包括诸如苏州等方面的“降低融资成本”“减免某些税负”,更有着眼于重点企业和支持企业持续发展有力举措。

盐城“稳岗就业”的支持,是着力保证企业用工,引导返乡(留乡)支持本土企业的具体措施。“培训上岗”,更有通过技术等赋能,增加他们的岗位能力,引导其“人的纵向流动”的社会学认知,提升他们的岗位贡献价值。

上海市嘉定区新增1000个短期租房补贴专项额度,补贴标准为800元/人/月,补贴期限暂定三个月,用于补贴上述中小企业吸引留住核心团队。上海市杨浦区、静安区也制定出台了进一步为企业减负、共抗疫情的政策。滨州市拿出3000万设立中小企业应对疫情金融稳定基金,600万市级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真金白银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相当“硬核”。

“产业生态”呼之欲出

从此次疫情看,对行业、产业和产业生态有影响,财政补贴、减税降费、金融支持短时间形式上的减免,或未能解决问题。滨州的3600万“中小企业救助或振兴基金值得赞赏。笔者建议政府可以从产业链或商业生态角度,设计产业或产业生态层次的支持解决方案,带动产业或细分产业更多的企业恢复经营。

如盐城“农副产品企业的支持”,笔者以为是盐城着力接轨上海,裨益在已明确包括“上海菜蓝子”的策略。种子遴选、滴灌技术、深耕培肥、品源追溯、厚植营销、培育爆品、农产品增值链认知,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的“产业生态”建设是当其时。接下来政府可彰显区域内农产品品牌和地理标志产品的价值主张,厚植产品质量安全的强势背书,培育消费者的“消费心智”,涵养人文品牌的新形象,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朱武祥教授等近期对1435家中小企业受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影响的情况及诉求进行了“问卷调查”,显示包括收入下降幅度、可维持的时间、成本支付压力、自身对策及对政府诉求等8个问题,验证了政府近期出台的支持中小企业的应急政策的必要性和及时性。

“问卷调查”的前四位的行业分别是:高科技企业占19.23%,零售服务业占17.21%,餐饮住宿娱乐及文化旅游占16.93%,加工业占14.70%;物流运输批发贸易占比7.11%、建筑业占7.04%。笔者以为,产业或产业生态层次的支持解决方案,可重点扶持以上行业。

某地的“服务进万企”,更是因企施策、精准帮扶。引导企业从“危机”中找“机遇”,着力企业的“价值增长”,提升品牌竞争力,寻求“新冠”后更精进的管理营销方略。

笔者曾在《世界营销理论,何以被中国改写》一文中,写到“云大物移智”视域下,“生态圈层”的新生态。“生态圈层”使营销活动不仅来源于横向、纵向、斜向的“价值链”活动,更有与商业伙伴在互惠、信赖基础上产生的共生、互生、再生“价值网”活动。

朱武祥教授等还提出了政策预案建议,包括:减免债务,增加重要节日假期天数,弥补疫情期间未实现的消费,拉动经济恢复和持续增长。笔者认为,当下中国第三产业占比已经高达53.9%,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高达57.8%,通过增加节日假期天数,提振消费尤为重要。

笔者以为,短期疫情冲击下经济趋势总量将下行,分化加剧。但疫情不改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大势,在疫情下,新技术、新模式仍将长期是政策支持的明确对象,待疫情冲击消解后,优质产业、优势企业的恢复速度也会更加明显。

数字赋能,政府责任在肩

正如春天的樱花,冬天越是严寒,春天越是樱花烂漫。企业也是一样,要把“新冠”的逆境作为动力,实现企业更大的飞跃。很多企业是处于“原本想转型、但又不太敢转”的情况,那么现在到了壮士断腕的时候了。纾困企业,强化系统思维,政府的责任在肩。

“新冠”后,国家或将进一步着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强化“产业基础再造”“产业链韧性”。笔者更希望,政府应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和与“智慧+”的深度融合。这种“融合”不仅是提升效能,更重要的是要改变“产品的盈利逻辑所着力的企业“价值增长”发展。

衡量政府对企业的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要看其“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世界正处在一个工业革命的历史拐点上,从基因测序到纳米技术,从可再生能源到量子计算,从人工智能到机器学习,从互联网到物联网,数字、物理和生物三大技术领域的互动和融合,正在引发全球经济发生深刻的变革。可以说,始于21世纪初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拉开序幕。

万物互联、万物可视、万物可融的数字经济,推动了以数字文明为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是数据和连接,通过数据来反映纷繁复杂的物质世界和多彩多姿的人类社会的本质,通过数据流把物质、生产、生活和网络连接在一起。“新冠”疫情对所有的企业都是一次倒逼:对早该倒闭的,逼你倒闭;对早该转型的,逼你转型;对曾对新兴产业观望犹豫的,逼你进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新冠”后企业自救的转型迫在眉睫,基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本出发点是“虚实融合”,我们看到,物理世界与信息世界的数字化融合正在改变产业生态。制造业如此,其他行业也是如此。我们看到,这里既有产业的各种流程、各产业间的链接方式将会被重新塑造,传统的产业界限变得日益模糊。企业组织去中心化成为趋势,传统的“科层式组织”,将被颠覆为“液态柔性”,组织将从“流程型组织”向“生态型组织”转型,而这将重塑企业的生产方式、价值创造模式。
(作者系澳门国青商学院副院长、企业战略及营销专家)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