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市场论坛成功举行 嘉宾共话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

2021年1月16日,第二十五届(2021年度)中国资本市场论坛隆重举行,此次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国融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鑫苑(中国)置业有限公司特别支持。在“十四五”规划胜利启幕的关键时点,资本市场三十年重大历史性改革发展的主导者、参与者和亲历者、沪深交易所的创设者、中国上市公司代表、资本市场研究的金融学家和市场专家、资本市场论坛的创设者和监管者,再次欢聚第二十五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共同回顾中国资本市场三十年的改革岁月、风云际会和激荡发展,研讨在把我国建设成为中等发达国家的过程中,如何通过金融供给侧改革支持经济双循环发展,凝心聚力将中国资本市场建设成新的二十一世纪的国际金融中心。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发言中表示,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体系,和建设现代化的金融体系结合。必须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生产力,继续推进改革,完善生产方式。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我们这么大的工农业、服务业、科研、教育、卫生都需要金融的支持,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双支柱调控政策框架,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同时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中国证监会原主席尚福林表示,我国资本市场渡过了30个年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国家整个市场规模已经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在经济社会发展当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尚福林重点从上市公司作用、财富管理功能和科技创新三个角度就资本市场在新时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当中的目标任务谈几点建议,他表示一是要夯实上市公司基础,发挥引领国民经济主力军的作用;二要强化财富管理功能,更好的发挥资本市场的财富效应;三要加强科技与资本融合,发挥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体系的枢纽作用。尚福林表示,资本市场是规则导向的市场,要实现上述三个目标,离不开健全的基础制度保障。“十四五”期间还要持续加强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以增强市场功能建设重点,以注册制为改革为抓手,带动上市、发行、交易、持续监管等一系列基础性制度改革,特别是要夯实信用基础,按照更高要求、更严标准,补齐信用体系制度的短板,营造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表示,三十年来,上市公司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中最活跃,最富有创造力的市场主体,为我们经济实力的大幅度跃升做出了积极贡献。上市公司经营绩效不断提升、结构不断优化、创新活力不断增强、治理水平不断提高。而同时,上市公司监管效能持续提升。监管工作在实践中探索,在改革中加强,持续夯实法治基础,强化上市公司监管制度保障。三十年来,国家持续深化简政放权,纵深推进市场化改革;持续强化监管执法,全面提升监管的震慑力;持续加强风险防控,坚持守住风险底线。阎庆民指出,进一步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应在“四个进一步”下功夫,即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监管制度,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进一步优化监管与服务,进一步凝聚各方合力。

中国证监会原常务副主席、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原总经理高西庆在主旨演讲中表示,资本市场的监管部门、领导部门对于整个制度的认识比起过去三十年来也有巨大的进步,当下推行的“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让监管部门用法治的方式来管理资本市场,应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还有国际化的原则,学习借鉴国际最佳实践,坚持敬畏市场、敬畏法治、敬畏专业、敬畏风险,形成合力的监管理念。

国融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侯守法表示,从沪深主板、到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再到科创板,多层次市场体系不断纵深迈进;从股权分置改革,到《证券法》修订,再到注册制,市场基础制度不断完善;从QFII、QDII,到沪深港通、沪伦通,再到放开外资金融机构,资本市场走向全面开放。他表示,憧憬发展未来,我们也须重视影响市场效率的诸多问题,积极寻求解决路径。

随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教授发布主题报告《中国资本市场三十年探索与变革》。吴晓求回顾了资本市场三十以来亲身经历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吴晓求认为,中国资本市场三十年已经解决了“为什么在中国发展资本市场”和“如何发展好中国的资本市场”的问题,未来中国资本市场的目标在构建新时期的国际金融中心,并期许至2035年,把中国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能大体上实现。为实现该目标,吴晓求提出第一要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要推动创新。第二要保持人民币的长期信用,在我们短期经济增长和人民币长期信用之间要保持平衡。第三是要有很好的国防实力。除此以外,包括法治建设、契约精神、透明度等对中国资本市场非常重要的软条件也应足够重视。

来源:人大重阳网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