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成功举行

6月9日,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第1期)在中国人民大学成功举行。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主办,以“进入激发首都领头功能的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阶段”为主题,就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与形势分析等话题邀请专家学者展开交流探讨。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在致辞时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从2014年推出以来,已经成为我国区域发展中的重要抓手。多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目前已经取得丰硕的成果,特别是北京市在减量发展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河北省的产业布局也呈现出新的态势。

刘元春表示,“十四五”规划对区域协同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区域协同发展中主体功能如何定位、如何在协同中真正使区域实现高质量发展等问题值得深入研究。近年来,人民大学充分利用京津冀高效协同智库联盟与相关兄弟院校展开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与交流,未来将围绕国家的区域发展战略,组建相应的团队,搭建相应的平台,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区域发展战略进行全方位的追踪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经济学院教授张杰发布了题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进程与形势分析——进入激发首都领头功能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阶段(2021年上半年)》的报告。

该报告指出,近年来,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能力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同步下降趋势;京津冀三地制造业部门出现了显著的分化现象;京津冀三地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国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呈现出持续下降态势;三地还存在着产业趋同现象,特别是北京和天津两地的产业结构趋同性日益明显。

报告建议,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落实过程中,北京应牵头发展全产业链、全创新链的世界级先进制造集群,并将之作为发挥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头作用的核心途径和重要抓手;要加快制定和出台京津冀总体层面的“十四五”产业协同发展和2035年远景目标;要加快打造京津冀区域的协同创新共同体等。

随后,在论坛主旨发言环节,来自中国社科院、首都经贸大学、南开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发表了主旨演讲,并就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等话题开展了探讨交流。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党委书记杨开忠教授做了《把统筹解决区域发展差距放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上来》的主旨演讲。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市委市政府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李文红以《加强三地协同联动,加快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主干构架》为主题阐释了京津冀城市群建设的重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叶堂林教授的发言主题为《基于大数据的京津冀产业协同进展研究》。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李兰冰教授的主旨演讲题目为《新发展格局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共阳泉市委政研室主任贾存宏详细介绍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阳泉机遇》。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