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在大国货币中表现稳健

10月29日,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成功举行。本期论坛聚焦“人民币汇率:疫情以来的大国汇率”。与会嘉宾围绕“人民币汇率是否具有大国货币特征、本轮人民币贬值的原因及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中国国际期货公司总经理王永利认为,汇率的根本影响是经济基本面的问题,特别是大家对未来的预期影响着汇率的走势。如果经济基本面相对其他国家比较好,汇率应该是有上升空间的,相反如果经济基本面相对变差,就可能产生下跌的压力。

2020年以来,面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不同阶段的变化,央行总体上表现出一种宽容和定力。比如今年4月份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快速贬值过程中,央行主要是通过一些政策工具的运用,包括提高外汇存款的准备金率,提高远期售汇风险的准备金率,提高海外筹资的规模以及其他一些窗口指导等等,出售外汇储备进行干预并不是首选,只会在必要的时候用。

人民币依然面临着比较大的贬值压力,有以下几个影响因素:一是美元加息可能会持续,需警惕其是否会将加息当作武器使用;二是俄乌冲突没有明显好转,且可能推动国际局势进一步分化,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到的冲击可能加大;三是疫情形势能否得到缓解。

总体来说,汇率问题受到经济基本面发展、利率走势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需要综合起来,审慎考虑。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认为,短期汇率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资金的流动、整个资产的收益及风险溢价,其中重要的因素是利差及其变化。短期内,美国经济并不会出现快速萧条,但美元加息以及头部企业的经营状况依然会带来人民币承压,金融市场的压力在短期内大大超越商品市场的压力。

从中期来看,中美通胀周期还有很大的差距,不同步的周期冲击可能会在明年有所体现。在对于人民币汇率的判断需要考虑美国经济是否会出现“硬着陆”,在美联储持续加息的过程中,是否会存在系统性的问题,以及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触底企稳是否能在今年四季度完成等。要依照审慎的态度考虑汇率问题,保持弹性渐进、不触发系统性风险的原则。

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副所长张斌认为,当前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更多反映市场供求的变化。由于央行基本退出了外汇市场干预,不再动用大规模外汇储备,成交价和中间价的差距也在逐渐变大,市场供求对汇率的决定更加突出了。

市场化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不仅让短期资本流动相对平稳,并且能够起到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还能够帮助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

张斌认为当前人民币贬值的原因有三点:一是美元指数升值带来的中美利差;二是中国经济景气程度;三是中美市场脱钩的风险,其中,更具决定性的是中国经济的基本面的影响。因此,如果不希望汇率进一步弱势,需要做到:首先,不轻易干预外汇市场,要干预就要非常坚决;其次,充分运用逆周期政策,有效提高总需求,提升经济活力;最后,进一步提升改革开放水平,增强投资者信心。

中银国际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指出,虽然人民币对美元近期贬值不少,但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还是比较强的。美国的通胀是需求性拉动的,当前美国货币政策快速退出,带给金融市场极强流动性收缩效应,带动美债收益率大幅上行。从非商业净多头持仓看,美元目前应该接近顶部,美联储大概率向上“超调”,未来是要下去的。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很大程度上受到中美利差的影响,美元利率快速上行的确是人民币对美元贬值的主要原因。当前人民币汇率的韧性主要由于我国民间的外汇资产负债状况大幅改善,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支撑。外汇资产负债状况改善的重要原因是央行对外汇的不干预,停止了会给人民币带来贬值压力的结汇政策。

当前国内货币传导路径阻塞非常严重,一方面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泛滥,另一方面实体经济融资难。其背后的重要原因是房地产市场疲弱,导致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低。建议更多地放松融资向实体经济流动的渠道,尤其放松对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开发商融资的管制。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认为,尽管人民币还没有完全可兑换,人民币汇率也没有自由浮动,但人民币越来越具有资产价格属性,有大国汇率特征,具体体现为:一是在给定基本面的情况下既可能涨也可能跌,能够达到多重均衡;二是调整幅度较大。

从金融市场稳定性来说,到目前为止,人民币汇率快速调整没有影响外汇市场的供求平衡,也没有在外汇市场引发贬值恐慌。从通胀层面来说,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变化对PPI有些微影响,对CPI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人民币汇率经过调整,从一个僵化汇率变成有弹性的汇率,更多地由市场决定。这使得人民币汇率明年是涨是跌,不取决于美元强弱,也不取决于中美利差,而是取决于中国经济基本面。经济稳金融稳,经济强货币强。我国要更加高效地统筹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抓紧落实一揽子稳增长政策措施,巩固经济恢复的基础,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

来源:中国宏观经济论坛
记者:王祯祯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