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华友钴业高级副总裁兼财务总监王军:通过 ESG 战略定位,实现全球新能源锂电池材料领导者的愿景

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友钴业”)是一家全球领先的专注于新能源材料的综合性企业,业务涵盖钴、镍、锂资源开发、锂电材料制造及循环回收等环节。近年来,公司逐步建立起较为完整的ESG管理体系,推动环境、社会及治理方面工作的制度化和数据化。《新理财》采访了华友钴业高级副总裁兼财务总监王军。王军表示,以可持续发展支撑公司高质量发展是公司的重要发展战略,华友钴业坚定走“上控资源、下拓市场、中提能力”的转型之路,打造绿色华友钴业。

华友钴业高级副总裁兼财务总监 王军

《新理财》:请谈谈华友钴业的ESG目标及如何与企业的长期战略相结合?

王军:华友钴业的目标是成为全球新能源锂电材料领导者,ESG的战略定位是主动进取型或者称为标杆进取型。从产业链发展角度来看,现在行业内卷严重,ESG将成为突破内卷的第二曲线,造就我们ESG战略定位和竞争优势。将ESG与业务融合、与产业链融合。我们将ESG作为提升全球竞争力的“新坐标”,也是支撑公司国际化经营、打造全球供应链合作力的关键支柱。这一战略在董事会直接领导下推进,确保ESG成为企业“毛细血管与微循环”中自然流淌的一部分。

我们的“全球新能源材料领导者”愿景,通过ESG实现三重价值。例如,欧盟《电池法案》(EUBR)要求电池材料碳足迹溯源,我们通过数字化供应链(区块链技术)提前合规,突破市场壁垒,锁定欧洲客户;成本优化:回收业务使镍、钴原料成本降低20%,成本优化有效对冲国际价格波动风险;ESG能力建设、评级的提升助力获得国际绿色融资。

我们制定ESG短期、中期、长期目标。2022—2025年为短期阶段,全面建成并运行ESG管理体系,将ESG纳入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框架,形成核心竞争力;2026—2030年为中期阶段,重点项目对标国际最佳实践,不断提升ESG标准与绩效;2030年以后为长期阶段,引领全球新能源锂电材料产业可持续发展,助力全球低碳经济转型。

华友钴业坚持以高质量发展响应国家“双碳”号召,践行绿色发展路径,构建从“镍钴锂粗制材料—精炼—前驱体产品—三元正极产品—循环回收”一体化绿色低碳产业链,致力成为新能源锂电材料行业领先的零碳绿色企业,为客户创造价值,引领新能源锂电材料行业绿色发展。同时,华友钴业遵循《“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及欧盟《循环经济行动计划》等海内外相关政策及倡议,积极布局循环回收业务,全力打造从镍钴锂资源开发、绿色冶炼加工、三元前驱体和正极材料制造到资源循环回收利用的新能源锂电产业生态。

今后,华友钴业将继续坚持以新能源锂电材料为核心,以镍钴锂资源保障为支撑,充分发挥一体化产业优势、国际化经营优势、全方位科技优势、高水平生态优势,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持续打造“科技华友、绿色华友、开放华友、责任华友、奋进华友”,积极创建“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

《新理财》:请分别谈谈在环境(E)、社会(S)、治理(G)三大维度中,华友钴业具体做了哪些工作?

王军:在环境方面,华友钴业以碳减排为重要抓手,推进多项节能减排项目。据统计,2024年华友钴业年减排二氧化碳约118万吨,相关成效获得业内认可。公司也在推进数字化能源管理,发布“华友智碳”平台以提升能效监管能力。同时,通过开发绿电项目,提升全产业链清洁能源使用比例,目前已达40%。

在行业治理层面,华友钴业参与了《有色金属企业环境、社会及治理(ESG)信息披露指南》的起草工作,为推动行业ESG信息透明化提供支持。公司2024年环保投入超过4亿元,其CDP评分也高于全球同行平均水平。

在社会责任方面,华友钴业通过对教育、医疗和基础设施的公益投入,特别是在海外属地项目中积极履行本地化责任,推动企业发展与所在社区的协同进步。

总体而言,华友钴业将ESG作为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方向,当前以环境(E)为核心突破口,主要聚焦绿色制造、清洁能源转型与循环经济路径探索,持续通过技术创新与国际合作提升整体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社会(S)方面,ESG做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打造社区项目:引入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创新华友国际履责新模式。携手联合国中非合作平台,提升企业社会责任影响力。在刚果(金)、津巴布韦、印度尼西亚社区赋能,本地员工雇佣率超90%,配套医疗与职业培训因地制宜地打造当地生计社区项目。

二是打造可持续供应链:华友钴业组建专业的供应商评估小组,负责供应商准入审查、资质审核及绩效评估等工作,通过对供应商ESG现状摸排、整改跟踪,不断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

三是研发新技术:科技创新与产品质量是国家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为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国际趋势,公司深化与海内外国家、商业伙伴、高校等利益相关方的合作,依托全球专利与知识产权保护、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等一系列行动,实施“支撑产业、引领未来”的科创战略,积极开展相关标准的研制工作。

在治理(G)方面,我们做了商业道德和公司治理两方面的工作。在商业道德方面,华友钴业不断加强商业道德领域的合规管理水平,以体系建设、案件查处、文化宣贯为抓手,开展全面覆盖、全员参与的廉洁合规活动。我们制定了《反贿赂合规手册》《商业伙伴管理手册》,明确对贪腐、欺诈、贿赂、洗钱、回扣及不正当利益输送、垄断与不正当竞争等违反商业道德的行为持“零容忍”态度。在公司治理方面,众所周知,有效的治理机制对确保公司合规、稳定的发展至关重要。华友钴业通过构建规范的治理架构,重视董事会多元化与投资者关系,在日常运营中坚持合规运营发展,有效符合境内外监管要求以及上市公司治理要求,持续提升华友钴业现代化与国际化治理能力。

《新理财》:华友钴业在ESG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能分享一个华友钴业ESG实践的案例吗,并分析ESG实践的效果及可以复制的成功经验?

王军:华友钴业“根在中华,友遍天下”,面对全球能源转型与绿色矿业的趋势,华友钴业在印度尼西亚投资建设了华越湿法镍项目,采用国际领先的高压酸浸(HPAL)工艺进行镍资源提取,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与碳排放的大幅降低。

项目全面对标国际金融公司(IFC)环境与社会绩效标准,结合责任矿产倡议(RMI)、全球矿业可持续发展倡议(ICMM)等国际规范,在环境保护、劳工权益、安全生产、社区共建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化建设。该项目是低碳绿色标杆工程,有以下几方面创新:

在清洁能源应用方面,引入可再生能源项目,减少传统能源依赖;在生态修复工程方面,矿区开采同步规划生态恢复,创新使用本地耐受植物种植;项目全流程采用ESG审计机制,在项目立项、建设、运营的全周期引入第三方审计与独立评估。

该项目可复制经验在国际化标准内嵌化管理方面,不仅对接标准,更将ESG理念贯穿到项目设计、建设与运营全过程,实现内生化管理;在本地化合作与赋能方面,该项目注重与当地政府、社区、教育机构合作,推动印度尼西亚本地人才培养和社会经济发展;在从风险防范到价值创造方面,不仅消除潜在风险,还通过ESG建设提升企业品牌信誉,获得国际客户与金融机构认可,助力全球市场扩展。

《新理财》:华友钴业的ESG实践成功实现中国企业“走出去”,其中ESG如何赋能企业突破国际市场壁垒?

王军:一是严格遵循国际标准(如ISO 14001、ISO 45001、ISO 37001等),并通过欧盟EIA-IPPC环境许可、匈牙利项目CE认证等,满足欧美市场严苛的ESG监管要求,增强海外项目合规性。

二是采用绿色技术输出:以低碳产品(如碳足迹下降10%的锂电材料)和循环经济解决方案(如电池回收技术)嵌入欧洲供应链,响应欧盟《电池法案》对可持续材料的硬性要求,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三是在印度尼西亚、匈牙利等地通过社区共建(如红树林保护、儿童乐园捐赠等)、本地化就业(印度尼西亚员工占比25%)和校企合作,降低文化冲突风险,提升东道国认可度。

四是加入联合国全球契约(UNGC)、签署“赋权予妇女原则”(WEPs),获得标普可持续发展年鉴认可,强化全球ESG品牌公信力。

事实上,华友钴业通过技术创新(如钠电前驱体、短程化工艺)降低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契合中国“双碳”目标;在政策响应方面,在印度尼西亚、非洲通过基建援助(太阳能水井、道路修缮)和职业教育,平衡资源开发与社会责任。

《新理财》:在您看来,财务管理者在ESG价值转化中将起到怎样的作用?

王军:华友钴业视ESG为竞争力,是投资而非成本,ESG的终极价值在于“标准话语权+技术护城河+财务变现力”三位一体。ESG是标准话语权,参与制定国际规则(如GBA),规避被动合规风险;ESG是技术护城河,HPAL工艺、回收技术等形成专利壁垒;ESG是财务变现力,绿色金融、低碳溢价直接增厚利润。

在风险定价与资本配置方面,我们将ESG风险(如印度尼西亚镍项目的政策趋紧)纳入财务模型,优化海外投资权重;主导3亿美元可持续挂钩银团贷款,通过ESG绩效(如减排目标)降低融资成本。

在ESG绩效货币化方面,我们推动碳资产开发(如印度尼西亚余热发电碳信用),探索碳金融收益。同时,我们量化供应商低碳转型的采购成本节约(如液碱供应商降碳59%)。

在披露与投资者沟通方面,我们整合ESG数据(如范畴三排放)进入财报,提升机构投资者信心;通过路演突出ESG荣誉(如标普年鉴入选)吸引ESG专项基金。

在战略协同方面,我们参与制定碳中和路径(如2050年全价值链目标),将ESG投入(研发13亿元)转化为长期ROI分析,平衡短期成本与长期竞争力。

 

(本文首发于《新理财》公司理财2025年6月刊,作者:本刊记者 亓坤)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