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试点改革”的三重效应

2017年9月1日,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在京举行“营改增试点改革”企业座谈会,来自金融业、建筑业、房地产业、生活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电信业、现代服务业和原增值税纳税人的18家企业应邀参加座谈会。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尚希在主旨发言中指出,现在社会上对营改增更多关注的是减税,实际上作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营改增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不是局部性的,而是整体性的。营改增试点改革的全面实施,至少具有改革、减税和预期“三重”效应。

第一重效应是改革效应。 营改增有利于完善税制和推动财政体制改革,提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社会建设和改善民生,激发社会主体活力。

营改增不仅是税制的完善,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具有整体性。一是营改增统一了货物和服务税制,推动税制改革和完善,并对财政体制的改革具有倒逼牵引的效果。目前增值税的分成调整还只是一个过渡方案和起步,下一步可能针对中央与地方的事权、财权和财力,以及整个体制进一步的深化改革;二是营改增是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利于优化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提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营改增将原有的流转税二元税制变成一元税制,对统一了原有割裂的市场,消除了生产不同产品和服务的税收歧视,更有利于公平竞争,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创造了条件。三是营改增还是一项社会改革,它理顺了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促进了就业、鼓励创业和增加居民收入,并促使潜在的创业者和投资者更好地进入统一的市场。这种连锁反应能激发社会的活力,因而也是一项社会改革,有利于民生的改善。

第二重效应是减税效应营改增以改革促减税,扩围、转型和税制转换多渠道实现减税目标,试点纳税人与原增值税纳税人全面收益。营改增的减税是全方位的、整体性的,通过扩围、转型和税制转换的多渠道减税,它不只是针对服务业,而是试点纳税人与原增值税纳税人全面受益。营改增减税对于经营好的企业而言是“锦上添花”,对于处于盈亏“临界点”的企业而言更是“雪中送炭”。现实操作中部分企业对减税的获得感不强,这里存在着销项与进项的匹配性问题。减税不仅取决于税收征管过程,还取决于企业自身经营模式对营改增的适应性,以及对相关政策的进一步明确和未来增值税的完善。

第三重效应是预期效应营改增有利于减少经济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产生良好的预期效应,成为改善市场预期的“稳定剂”。营改增的预期效应具有长效作用,不仅改变了现在,还改变了未来。在宏观和微观层面上都在引导企业的预期,即税收环境比以前更好。相对于二元税制,税制统一后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性大为降低,有利于强化和完善预期管理,在鼓励企业投资和创新方面带来稳定的预期,并对稳定市场预期、增强企业信心和宏观经济运行等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刘尚希认为,认识到营改增“三重”效应的整体性和长期性,有必要针对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进一步完善增值税制度,包括增值税多档税率的简并、抵扣链条的进一步打通等。随着相关政策更为清晰和可预期,企业所承受的增值税税负也将具有更大的确定性和可预期性。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财产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建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城建集团、中国中化集团地产事业部、中建四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贵州)、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中国全聚德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润隆餐饮有限公司、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宁波余姚宾馆有限公司、首汽约车、腾讯集团、中国联通北京分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永辉超市有限公司和重庆永辉超市有限公司等企业的财务、税务负责人,分别介绍了本企业的营改增过程、改革成效和自身感受等情况。

参会企业对营改增试点改革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建筑业、房地产业、生活服务业、电信业、家电制造业和零售业等企业都明确表示营改增后降低了税负,麦当劳、润隆餐饮、全聚德和中国财产再保险等企业还列举了营改增在促进本企业降低成本费用、提升利润,扭亏为盈、改善经营状况和融资环境,扩大投资、加速扩张,以及上下游产业融合和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等方面的积极成效实例。参会企业也指出了营改增中所遇到的一些政策问题,并就进一步完善增值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