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辩“新周期”

如果用一个词来描述现在这个时点的国际经济形势,已有共识的词应该是——七年来最好时刻。2008年金融危机后,世界主要经济体终于迎来了共同增长的欢腾时刻,全世界首次出现了经济同步复苏的状态。

如何描述此时的中国经济呢?同样有共识的一个词语大概会是——超预期,而且是一连串的超预期。从宏观经济指标看,中国经济呈现向好迹象。2016年,中国GDP季度增速实现连续六个月保持在6.7%或以上,2017年1、2季度的GDP季度增速稳定在6.9%;工业增加值季度增速连续5个季度保持在6%及以上,工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出口也出现明显复苏。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显著成效的背景下,这些宏观经济指标的走强,伴随着黑色系、有色等大宗商品价格大涨,A股市场中的周期股也走出一波“结构性牛市”,市场“炒周期”的热情高涨,有观点认为“旧周期”的谷底已经结束,“新周期”已经到来。从八月初开始,关于“新周期”的辩论从券商经济学家迅速扩展到政商学三界,场面十分壮观,被称作“史诗般的宏观论战”。

纷繁复杂的周期概念让人目眩眼迷,其实,不论是新周期的起点还是经济“L”型底部的正常波动调整,我们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和理解,除了对宏观经济指标和各项经济数据的分析,更离不开对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动力的研究。

一个新周期代替原来的周期,往往会有一个振荡往下的过程,把旧周期剔除掉再进入新周期。从长期角度来看,现在到了从旧的技术背景到新的技术背景的替换过程,这是一个技术改变整个经济社会背景的漫长过程。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加快成熟,并推动新产品、新服务、新商业模式、新业态的创新。这些“新动能”是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从供给侧来说就是新产品、新服务从而构成新产业,其推动的“新经济”领域也是我国经济中的一抹亮色。

新动能的出现需要政府和市场的共同作用,财政的主动作为可以在助推新动能中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比如制定相关的财税政策,包括税收、补贴、政府采购、股权投资等政策工具,减少新动能集聚中的各种障碍,激发新动能规模不断扩大,充分发挥财税政策四两拨千斤的乘数作用。

发表评论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

相关文章